查看原文
其他

厌倦高楼大厦和奢侈品,是理想生活的开始

2016-09-22 图文编辑·日京川 纸城



演讲中的原研哉


纸城小报:中国人经历从集体主义的20世纪到这个高度流动性的21世纪,这是一个高度压缩的旅程。既包含兴奋也让人深感困惑,人们似乎是在同时创造与失去自己。而这个社会变迁的经验也不仅仅发生在中国,它也是一种更普遍的世界经验。熟悉的旧世界加速变迁,而新世界仍在诞生之中。如何为人们创造出一种新的家的归属感?


9月20日,CHINA HOUSE VISION理想家、三联生活书店与松果生活一起,联合北京三里屯CHAO,共同举办了“2025年,你想怎么住?”主题论坛暨《理想家:2025》新书发布会。日本著名设计师原研哉在现场发表了演讲,为人们呈现了他对于十年后人们理想居住方式的设想和探索。


原研哉最为中国人熟知的身份,是作为日本家居品牌无印良品(MUJI)的艺术总监。凭借极简、清新和环保的风格,无印良品在中国都市年轻人中收获了大量拥趸,让去繁化简、回归自然成为一时风尚。过去四五年中,他的思考不再局限于物品和功能,开始触及“家”更深层次的意涵。他认为,人类面对的各种机遇和问题——互联网技术、全球化、老龄化、城市病、文化传承等,都能折射于居住的空间和方式之上,家不再仅仅是砖瓦结构,更时刻叩问着居住者的生活态度。



在活动尾声,主持人李菁就中国与日本不同的文化背景与原研哉先生又做了进一步的对话,原研哉先生进一步从中西方历史发展的角度,重申了中国自古有之的文化精髓和人文智慧,并应该在现代化融合过程中,不断审视对自己文化精髓的变通和坚守。


李菁(三联周刊副主编):我想问原先生一个问题,您最近几谈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也会被经常问到这个问题,您这个项目有一个小标题叫“From东京  To  北京”,它背后是两个国家之间文化的不同理解,比如在中国是以大为美,而在日本是以小为美,您在主持这个项目时感受到两个国家关于这个项目最大的差异是什么?我看到您打了一个比方,您说日本过了成熟期,像成年人或是往下的趋势发展,而中国是少年期,所以它会追求一些奢侈的、追求一些外在的东西,这是不是您对这次项目最直接的感受?很多人可能也会感兴趣,您的设计是做减法,这套理念在中国会不会被很多人接受?


原研哉:刚才主持人讲到,日本的看似很小,中国的看似很大,有很多朋友经常讲,日本非常重视细节。大家说日本重视细节,很多产品制造,包括设计,都是非常细腻的,实际上今天的日本延续着明治维新接受西洋文化之后混沌的状态,明治维新之前日本是闭关锁国的状态,但闭关锁国才真正体现了日本民族文化中的细腻,由于明治维新之后引进了西方的文化,慢慢导致日本的文化以及整个文明形成了一种混沌状态,今天也依旧持续着这样的状态。


之所以大家感觉日本文化以及很多设计理念中呈现一种细腻,实际上是延续着明治维新之前数百年遗留下来的精髓。


中国跟日本有相类似的地方,因为慢慢引入了西方的文明,接下来还要花很长的时间,甚至可能是几百年,像日本一样慢慢进行梳理,有可能在多年之后会呈现一种真正有序的状态。我认为应该这样去理解日本的一些文化以及理念。


日本江户时代浮世绘师葛饰北斋的名作《神奈川沖浪里》

日本水墨画

中国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局部


李菁:还有一个小问题,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比如我们说亚洲文化是趋同的,未来发展有没有什么共同的趋势?

   

原研哉:我想今天前来光临的各位以及登台的嘉宾对于历史都有深入的了解,我们回顾或追溯历史就会看到,欧洲比较早地废除了君主制,走向了民主化进程,民主之后普通老百姓形成了主人翁意识,慢慢就带来了欧洲近代的文明。


但我们反观中国历史,宋代出现了科举制度,伴随着印刷技术的出现,很多普通老百姓可以开始读书,了解知识,甚至可以登上政治文化的舞台,在宋代时中国的文化以及各方面的技术在世界上是非常领先的,我感觉历史经常存在着偶然性,如果中国从当时的宋代开始一直强盛下去,也许中国就会成为世界的领跑者,而如果是那样,中国又会给这个世界带来什么样的近代文明?带来什么样新的技术?


刚才有位嘉宾讲到了北京的四合院,其中有非常多自然元素,比如历法,有非常多先进的元素。从中我们是不是可以思考,中国历史遗留到今天的精髓中是否蕴含着接下来引领世界或引领亚洲的元素,我们是否应该去进一步地挖掘它,将它进一步发扬光大,也许这样会给我们亚洲甚至世界予以新的启示。



四合院


下面则是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对原研哉所做的专访,收录在《理想家:2025》尾部。


原研哉专访:中国像一个正值青春期的孩子

 采访: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编辑 王昉




住宅和家居一直是原研哉倾心的设计主题,而过去四五年中,他的思考不再局限于物品和功能,开始触及“家”更深层次的意涵。他认为,家作为每个人的栖息之所,是技术革新与社会演进作用于个人的媒介。人类面对的各种机遇和问题——互联网技术、全球化、老龄化、城市病、能源短缺、环境保护、文化传承,都能折射于居住的空间和方式之上,家不再仅仅是砖瓦结构,更将上述所有问题凝聚于一点,叩问着居住者的生活态度。



CHINA HOUSE VISION理想家项目希望让设计师们直面怎样的独特的中国议题?又想向中国公众传递怎样的生活理念?原研哉坐在我们对面,轻声细语侃侃而谈。只在一个问题上他沉思了许久,那就是,这个项目希望在中国呈现出的生活愿景,和在日本有何不同?


他静静地想了一会儿,打了一个比方:已经过了发展鼎盛期的日本,就好像一个22岁的成人,正在走向成熟,而中国就像16岁正值青春期的孩子。一个16岁的孩子,可能更喜欢亮晶晶的奢侈品,不太能接受回归简朴与自然的生活方式,但这个阶段总会过去,更不用说,简约与朴素原本就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




以下为与原研哉的访谈实录。

 

问:您现在致力于将在日本取得很大成功的HOUSE VISION项目带到中国来。在中国这个项目的名字是“理想家”,可以理解为理想的家,或理想的家居。这个项目的起点在什么地方?



2011 年的时候,原研哉启动了HOUSE VISION 项目,想要好好思考生活品质的问题,并且把对未来的畅想集中到了一个点上,那就是人人都赖以为之的「家」。


原研哉:日本的产业形式正在面临巨大转型。以前,日本的产业以电视、汽车、电器产品的制造和销售为主。现在,产业形式正在走向一个新的阶段。技术、工业基础设施,甚至人们的交流方式、社会的年龄构成、家庭构成等都在不断发展变化。设计师、建筑师的使命也要与时俱进。不仅仅再局限于追求造型帅气的建筑、工业产品或是奢侈品,而是要以一种新的、具体的、可视化的形式,将隐藏的事物再现到普通民众的面前,这是我所理解的设计师的新的使命,也是我发起这个项目的契机所在。



2013年日本东京举办的HOUSE VISION 展览


问:您认为HOUSE VISION项目迄今取得的最大成绩是什么?


原研哉:其实这个项目也才刚刚起步。四五年前我开始思考它,但并不是作为一个大公司的项目运行,而是出于我作为一个设计师的个人意愿,向社会发起的号召。基于这个想法,2013年的时候,在东京做了一个巨大的展览,这也算是第一次,接下来在2016年8月份,会在日本举行第二次展览。第二次展览在第一次的基础上增加了很多世界知名的建筑师和企业,像Airbnb、丰田、日本大和运输公司、三越、伊势丹百货、松下等一些著名企业以及世界知名的建筑师都参与进来。同时还有一点必须要提到,很多中国企业,如阳光100,及中国建筑师,也会参与到第二次展览当中。基于个人这样一个想法展开活动,虽然没有很强大的资本背景,但却一步步扎实推进着,这是我觉得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可以算是一个业绩吧。我会找到一些社长,直接上门敲门说“我是原研哉,我想把我的想法跟您说一下,希望得到您的支持”。从开始一直到现在,都不是以实现多少利润为目的,而是大家觉得这件事情非常有意义,共同来参与,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单纯”的项目。从这一点来讲,我觉得意义重大。


原研哉策展的“HOUSE VISION 2016东京大展”场地鸟瞰图。(图片来源 House Vision Facebook)


问:您提到了日本的一些社会问题,包括老龄化。把这个项目移植到中国后,您希望中国的设计师们直面和讨论什么样的中国社会议题?


原研哉:HOUSE VISION的目的并不仅仅局限于反映老龄化、环境污染、独生子女等社会问题。“家”这样一个概念,蕴含着很多的理念和可能性:比如民众对自己生活空间的思考,还有刚才提到的老龄化问题、能源问题、环境问题、教育问题、国际化问题、文化问题,还有中国的文化如何与世界文化联系的问题等等。通过“家”这个概念,将这些独立的问题联系在一起,作为一个复杂的、关联性极强的整体来面对,打造一个整合的平台。很多问题原本是独立存在的。例如,老龄化就是社区应该考虑的问题,能源就是与各类发电站有关的问题,汽车就是汽车厂商、道路建设方考虑的问题。而现在所有这些问题都通过“家”联系到一起,这就是HOUSE VISION的意义所在。



中国理想家展览上的未来家居设计模型


问:如果用几个关键词来总结,您希望传递给中国公众一种怎样的理想的生活方式?


原研哉:如果说给出几个关键词的话,很难概括理想家。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态度、自己喜欢的东西、适合自己的时间分配等等,做出的料理也口味各异。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中国的民众应该也不例外。当我们自身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就会思考:到底什么才是适合自己的理想之家。这点非常重要。如果说,你给我什么样的家居,我就随遇而安,什么都不去想,那么就不会有积极的欲望和行动,去推动整个社会进步。所以我认为,理想家就是一种主动性、一种自主性,积极去思考到底家是什么,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才是适合自己的。


问:中国的经济发展阶段以及中国人生活的环境节奏、心态,都和日本有很大的不一样。您认为“理想家”项目在中国所呈现出来的生活愿景,和在日本呈现出来的会有什么不同之处?


原研哉:总的来说就是并不去追求奢侈奢华的家居。如果说到中日的共通点,那就是两者都处在亚洲的大环境当中。虽然是两个不同的国家,但有很多共通的地方。比如我们都是脱了鞋再进屋,而西方人还保留着穿鞋进屋的习惯。我们将亚洲人的生活习惯与新的技术、新的建筑样式相结合,也许就会在世界范围内创造出一种新的家居建造形式。说到近代文明,很多新的技术都是源自西方,日本和中国都从西方学到很多技术和知识,然后结合自身国情把学到的东西发挥运用出来。而在技术更加发达的今天,我们希望借助亚洲的生活方式,衍生出新的住宅样式。这样也是对未来世界的一种贡献。


东京2016HOUSE VISION展览上的居住设计模型


其次,中国和日本都盛行平民文化,人们非常憧憬所谓贵族化的生活,但我们在憧憬的同时又非常现实地认识到,我们拥有的就是普通的非常窄小的家居。我们的功夫应该下在这种小的家居当中,如何让它变得更加舒适才是重点,而不是单纯复制所谓的豪宅。这一点日本和中国是非常贴近的。现在日本也正迎来新的转型,很多遗留下来的古旧的公寓或者传统建筑正在进行新的改装、改建,让它呈现出新的面貌。中国也有很多高楼,我们可以保持其原有的外形外观,而对其内部进行新的改装,呈现出新面貌,这也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这一点在高速发展的中国和日本是相通的。


如果说到日中不同的话,日本已经过了发展的鼎盛期,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拿人做比方,日本相当于一个22岁的成人,22岁的话身高各方面可能不会再成长。但是中国现在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还有很多的可能性,就像16岁左右正值青春期的孩子,尽管存在很多问题,但同时也会带来众多惊喜,蕴含着很多潜能。日本经历了成长,现在正持续迈向成熟,这是日中之间存在的差异。


HOUSE VISION 与Airbnb的合作设计


问:非常好的回答。您已经看过十多个中国设计师第一次比较完整呈现出来的“理想家”设计方案,我们看到有特别回归传统比如回归到农耕的生活理念,也有运用非常尖端的智能技术来制作的一些家居产品,有讨论人和人之间关系的项目,也有讨论人和物关系的。这些项目当中,哪些让您印象最为深刻?


原研哉:如果说印象非常深刻的,就是有好几位设计师都针对北京的胡同、四合院做了新的尝试。抛除必须保护传统文化这方面的意识,我觉得,如果要真正展现北京这座古城的魅力,古旧的、传统的东西才是最可贵的珍宝。日本就曾烧毁拆除掉很多古老建筑,而最后是非常后悔的。别看四合院杂乱陈旧,住的都是再普通不过的人,但如果把它拆毁,将来肯定会后悔。希望中国不要走日本的老路。而如何将旧有建筑作为未来的资源合理开发,这是中国城市面临的一个首要问题。希望能够提出一些具体解决措施。


也许有些住在老旧四合院的普通老百姓非常憧憬着有一天能搬进明亮、崭新的高楼大厦里面,我认为这种想法里存在某种误区。实际上,挤在高楼大厦里面并非那么舒适,其实应该是非常廉价的。像现在四合院的环境当中,街坊四邻都有非常亲密的接触和联系,这才是真正的财富。希望大家能够重新审视什么叫真正的财富,什么叫真正的舒适,什么叫真正的幸福。




问:我想接着这个问题问一下您对幸福的理解。理想的家、理想的家居,都是围绕幸福感,怎么能够生活得更幸福。您心目当中的幸福感源于什么地方?


原研哉: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建筑师也好,设计师也好,他们真正要思考的就是如何给人带来幸福,如何让大家感受到这种幸福感。幸福有很多种,比如说眼前有一个煮熟的鸡蛋,我们把它剥开吃到肚里,可能就会涌生出一种幸福。比如面前有一只自己非常喜欢的咖啡杯,也许就会涌生出一种幸福感。当然,自己住的地方正好跟自己的希望、对生活方式的要求相吻合,这也是一种幸福。所以说幸福在不同的瞬间、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阐释。建筑师也好,设计师也好,就是要提出不一样的幸福定义,思考幸福是什么,同时通过自己的努力创作出新的作品,由此让不同的人产生出更多的新的幸福感,也许这才是设计和建筑存在的真正意义。



问:在设计界,还是西方的设计理念在引领世界风潮。但您说过一句话,东方的很多社会理念在逐渐影响世界,而中国对目前所面临问题的解决,可能会影响整个世界住宅史。您为什么会这样说?


原研哉:中国的历史非常悠久,也有着非常灿烂的文化。这些灿烂的文化并不是说在现代已经结束、已经完全消失了,它只是沉睡在文化底蕴之中。所谓智慧,就是唤醒这些沉睡的古老历史,并将其加以转化的一种能力。这些历史也许存在于文献中,也许存在于博物馆中,应该将它们作为未来的宝贵资源,并结合新的技术、新的生活方式、新的设计理念重新挖掘出来。



问:中国社会发展过程当中,仍然在追逐更多、更好、更快、更高。您提到的保留传统,以及您的一些设计理念,包括简约、空、白,可能与目前中国的现况略有不同。您是否觉得您的设计理念当中的精髓,还要等到一定程度之后,才能被更多的人去欣赏?


原研哉:中国本身的传统文化中就存在简约、简洁的理念,我也对中国的道教思想、禅的思想有一些感触。其实我认为,中国本身就具有追求简约的这样一种倾向。在中国可能有一些奢侈品的拥趸,但也有大部分人不是这样。刚才提到,我们把中国比作一个16岁的少年,就算我们对16 岁的少年说:你不要追求奢侈品,他也很难做到,因为毕竟这是他必经的一个阶段,但是他也一定会在之后成长成熟的过程中意识到这些奢侈品到底有什么价值。所以说很多事,人们会在不知不觉中意识到。总之,中国这种简约、朴素的理念在长久的历史当中已经根深蒂固。




本文由主办方授权刊载


《理想家:2025》

(日)原研哉/主编  张永和等/绘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6年9月


点击标题查看以往精彩内容

城市的灵魂,是那些在此闪耀过的人类群星

电影一直是我的一剂猛药

像孩子一样,在书中需找宝石,玩具和魔法

说自己发疯的人真可爱

哪怕是《纽约时报》也早已不再是以前的样子了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微信合作及转载联系后台。

投稿邮箱:chenliping@eeo.com.cn

长按二维码可识别关注paper-city



回复关键词:塔可夫斯基 |  石川啄木  |  小说开头 |时尚反叛者  | 蒂姆·波顿  | 梵高 | 草间弥生  |  菲茨杰拉德 | 香奈儿 | 铃木敏夫 | 石黑一雄 | 塞尔努达 | 村上春树 |帕斯捷尔纳克 | 鲍勃·迪伦 | 里尔克 |爵士乐| 乔治·奥威尔|帕蒂·史密斯| 今敏 | 阿列克谢维奇 | 斯通纳 |闲逛台北|独居生活|查看以往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